这位仁兄干过最轰动的事通盈配资,莫过于带着草台班子给亲爹朱棣下毒,还想伪造遗诏抢皇位。
可神奇的是,这么大逆不道的事儿,朱棣居然没杀他,后来他还给大哥朱高炽使过绊子,却最终在宣德年间安稳退休,足足活了五十岁。
从作死边缘到善终结局,朱高燧这跌宕起伏的 30 年王爷生涯,到底藏着啥玄机?
朱高燧是朱棣和徐皇后的第三子,大哥朱高炽温文尔雅,二哥朱高煦勇猛好斗,偏偏他长成了个 "四不像"。
靖难之役时,16 岁的他本该随军历练,却因徐皇后溺爱留在后方,眼睁睁看着父兄浴血奋战,自己躺赢成了赵王,还被派去管理北平老巢。
展开剩余78%或许是从小被宠坏了,他性子狂妄得没边,民间都叫他 "大明铜豌豆"。
永乐二十一年,朱棣身体已经不行了,眼看大哥朱高炽监国多年根基稳固,二哥朱高煦又被赶出南京,朱高燧坐不住了。
他在北平勾结护卫孟贤、钦天监官员王射成,甚至买通太监养子,打算给老爹下毒,再伪造遗诏废太子。
有人奇怪,他不是二哥的铁杆吗?咋不拥立二哥?嗨,都敢杀爹了,当然得自己当老大啊!
可他拉的班子实在太草台 —— 指挥使孟贤、幕僚高以正、钦天监王射成通盈配资,再加个太监养子,活脱脱四个活宝。
高以正为了壮胆,居然拉亲家总旗王瑜入伙,人家一听要杀头,撒丫子就去举报了。事情败露后,朱棣把朱高燧叫来冷冷问:"是你干的?"
这位平时咋咋呼呼的王爷当场吓瘫,一句话说不出来。
多亏大哥朱高炽求情:"弟弟肯定不知情,都是下人胡闹。" 就这么着,朱棣居然真信了,只杀了几个跟班,朱高燧连句重话都没挨到。
经此一役,朱高燧本该老实了吧?并没有。仁宗朱高炽继位后,他仗着老爹当年的纵容,没少给大哥使绊子。好在朱高炽天性仁厚,每次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可等到仁宗去世,二哥朱高煦起兵谋反,派人给朱高燧送信,邀他一起抢侄子朱瞻基的皇位时,这位 "狂妄居士" 却突然清醒了。
他收到信后直接当没看见,既没响应也没举报,就这么装聋作哑。要知道,当年他敢毒杀亲爹,如今咋不敢跟着二哥干?其实是被吓破胆了。
想当年朱棣何等雄主,都能饶了他,可侄子朱瞻基可不是善茬。后来朱瞻基亲征平定朱高煦,转头就盯上了他,好在他学乖了,赶紧上书请求裁撤护卫,把兵权交了出去。
宣德年间,他干脆主动交出所有官署,只当个富贵闲人,彻底从朝堂消失了。
要说朱高燧能善终,关键靠两点。第一是朱棣的 "舐犊情深"。朱棣自己靠靖难上位,杀了侄子朱允炆,又坑了帮他的宁王朱权,心里头对手足相残是有阴影的。
他看着三个儿子斗来斗去,嘴上骂着 "逆子",心里却盼着一家人能和和气气。尤其是朱高燧下毒这事,在朱棣眼里可能就像小孩胡闹 —— 你看他拉的那几个帮手,哪有半点谋反的样子?
与其杀了儿子留个暴君名声,不如留着他,也显得自己宽宏大量。
第二就是朱高燧后期的识时务。他被朱棣放过一次后,彻底明白自己那点手段在老爹面前就是小儿科。等到侄子朱瞻基登基,他更清楚,这位年轻皇帝可比老爹狠辣多了。
二哥朱高煦谋反被抓后,朱瞻基直接把他烤死了,这血淋淋的例子就在眼前,他哪还敢作妖?赶紧交权、装怂,只求活命。
你看他后来连王府官署都不要了,就是向朱瞻基表明:我啥野心都没有,就想混吃等死。
朱高燧的一生,像极了被宠坏的熊孩子,前半生作天作地,毒杀亲爹、给大哥使绊,哪样都够掉脑袋的。可他偏偏遇上了朱棣这样 "护犊子" 的爹,又在关键时刻认清了形势,该怂就怂。
从永乐到宣德,三十多年的皇室斗争里,多少王爷被砍头、被圈禁,他却能靠着老爹的私心和自己的 "见风使舵",安稳活到五十岁,最后以王爷之礼下葬。
不得不说通盈配资,在波谲云诡的明朝皇室里,他这 "善终" 的运气,也是没谁了。
发布于:山东省大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